6月降价力度不如5月,车市价格战熄火初露苗头?
进入6月份,中国车市的价格战似乎有所降温,部分车企的优惠力度也不如5月份凶猛。
而理想5月份调整了2024款理想L7、理想L8、理想L9及理想MEGA的价格体系,降价幅度在1.8万—3万元,新定购用户及已定购未交付的用户均可享受新价格。
蔚来汽车和零跑汽车的优惠力度和5月相比,基本延续了此前的政策,并没有太大的变化。
似乎,价格战没有再进一步延伸下去。
这让消费者产生了无限联想——是不是价格战要停止了呢?
价格战注定不是主流趋势
就在刚刚结束的重庆汽车论坛上,就有汽车大佬认为价格战需要保持理性,最终卷的还是价值和技术。整体来看,对于大部分新能源品牌来说,对于整个行业来说,价格战加剧了它们的亏损程度,并不利于行业发展。
何小鹏甚至表示,“小鹏汽车的战略将不会像以前一样,仅仅着眼于销量增长,在这么卷的市场里,我们会更着眼追求高质量、高效率,全面提升公司综合能力,使长板更长,且没有短板。”
这也代表着广大新能源品牌的心声,当价格战对销量的刺激作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,价格战还有必要打下去吗?
从新势力品牌的情况来看,2023年,除了理想实现交付36.7万辆,完成了年初销量目标之外,其余的品牌都没有完成目标。蔚来、小鹏、零跑这三家上市公司,2023年分别交付160,038辆,完成目标的65%,小鹏汽车交付14.2万辆,完成目标的70%,零跑交付14.42万辆,完成目标的72%,其余像极氪、埃安、哪吒等品牌,分别交付11.87万辆、48万辆、12.75万辆,分别完成目标的84%、96%、42%。
也就是说,对于除了比亚迪、理想之外的绝大多数新能源品牌,它们都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,甚至差的不是一星半点。它们在2023年也在努力地跟进价格战的节奏,但是效果并不理想。
这种情况也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,如果价格战只是让个别企业赚得盆满钵满,而自己却亏得一塌糊涂,那这是不是在给别人做嫁衣?
市场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,不跟进价格战注定要死,跟进或许还能留在牌桌上。正是这种认知,使得各家品牌只能咬牙跟进。但跟进的结果却是,企业苦不堪言。
正如曾庆洪在刚刚结束的重庆汽车论坛上说的那样,“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,企业目的是什么?盈利,为国家做贡献,为社会做贡献,交税、就业……现在广大车企裁员裁了多少?广汽也裁了不少,这样下去,对社会、对国家会怎么样?”
在社交媒体上,曾庆洪的发言引来了很多网友们的暴击,各种大帽子乱扣。但是,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,价格战都不是汽车市场正确的打开方式。就连最利益攸关的买车群体,对价格战都抱着持币观望的态度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价格战注定不会是主流趋势。现在,松动的苗头已经有所显现。
车企在寻求一种新的可能性
当市场销量增速放缓,价格战的刺激作用远不及预期,不少车企开始对营销部门“动刀”,力图用内部变革来应对外部形势的变化。
前不久,理想汽车调整了组织架构,把“零售和交付总部的职能合并为销售”。理想此前是把销售业务分为零售和交付两个独立部门。因为两个部门的考核指标不一样,为了避免对销量产生影响,理想把这两个部门整合在了一起,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内耗。
理想汽车做出这样的调整也是迫于巨大的市场压力。根据一季度财报显示,2024年一季度经营亏损达5.85亿,净利润同比下滑36.7%,环比下滑89.7%。有媒体爆出,理想汽车将此前80万辆年度交付目标,调整为48万辆。
目前来看,理想汽车前5个月累计交付14.12万辆,以48万辆计算完成率仅为29.41%,未来理想汽车每月交付需要维持在4.84万辆以上,压力不小。
近期,零跑汽车也调整了营销体系,将原有的渠道销售部、行业销售部、零售管理团队三大销售部门合并为一个“销售部”,销售部负责人向首席运营官徐军汇报。
据零跑公告,此次调整后,三大部门形成合力,一起卖车。零售管理团队能够和原来的销售大区协作,“目的是提升零售门店的销售能力”。同时,零跑汽车还撤销了公司的海外拓展部门。这个很好理解,零跑和Stellantis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,专门负责零跑品牌在海外的营销服业务。
零跑汽车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25到30万辆,目前,前5个月累计销量66580辆,未来7个月每月交付数量要达到3.47万辆以上。再加上零跑汽车本来的售价就比蔚小理要低,销量上不来,营收方面就更难提升了。因此,零跑不变不行。
小鹏汽车更是变革不断。5月份,小鹏汽车财经平台经营管理副总裁古苑钦接替王桐,兼任小鹏汽车销售负责人;哪吒汽车也没有闲着,2024年初,张勇兼任营销公司总经理之后,在5月份又兼任了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,直管产品研发中心产品规划部,不得不说张勇已经顾不上企业战略思考了,抓的全是具体业务,就这还被周鸿祎吐槽,这个CEO当得真够累的;蔚来因为9月份就要上新车乐道L60,因此组织架构调整顺理成章。首先是成立乐道事业部、芯片研发(CD),Firefly事业部(FY);手机业务(NP)
以上各家新势力在大致相同时间里,都进行了组织机构调整,这说明了一个事实,在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下,各家品牌正在回归理性,寻找一种可能性——希望通过用非降价的方式来刺激销量。
百姓评车
当然,这并不是说大家马上就要放弃价格战,降价肯定还会存在,只是力度会变小。当车企的营销不再围着价格展开,消费者会接受吗?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